0.1元入场捕鱼

图片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时政要闻
海门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7位
列江苏第5位,苏中苏北第1位
来源: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:2025-09-23 字体:[ ]

近日,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、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5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,海门名列全国第17位、江苏第5位、苏中苏北首位。

据介绍,该榜单从经济发展、创新驱动、生态环境、城乡发展、社会和谐5个一级指标和发展水平、创新基础、绿色消费、城乡建设、共同富裕等15个二级指标,对全国各区县系统评估,全面衡量地区综合实力。海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,按照“2+12+4”工作部署,稳增长、攻项目、促转型、优生态、惠民生,“强富美高”新海门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。

经济发展稳健有力,项目建设持续突破。去年,海门全面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,全力以赴拼经济、稳增长,发展预期持续改善。产业转型步伐加快,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40%。工业经济支撑有力,工业开票销售保持两位数增长,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6.6%。全年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51个、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3个,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5个,完成外资实际到账2.3亿美元。开展“三拼三比”季季赛活动,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,入选省重大项目6个、市重大项目24个,完成工业投资310亿元,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,专精特新项目12个,竣工项目34个,转化达产项目19个,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增长点加快形成。

科技创新活力迸发,城市魅力不断彰显。海门创新浓度持续提升,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.85%,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2件,中国驰名商标增至15件。招引科创项目180个,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7家,获评省瞪羚企业3家,澳斯康再度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,武大集成电路研究中心揭牌运行。迭代升级人才新政“10条”,深入实施“东洲英才”引进计划,招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9个,“国家重大人才工程”入选数连续四年位列南通第一,省“双创计划”人才入选数连续七年位列南通第一。城市功能日趋完备,八大重点片区开发取得新成效。北沿江高铁、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,洋吕铁路开通运营,城市道路更加畅达。城市景观不断美化,建成公园绿地2个,城区新增及改造绿化面积5.11万平方米,G40出入口、江海路两侧环境面貌焕然一新。乡村全面振兴日见成效,张謇故里片区入选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培育名单。

生态底色日益鲜明,民生幸福持续增进。海门空气质量全省领先,PM2.5平均浓度27.5微克/立方米,优良天数比例达87.2%。生态河道覆盖率达65.8%,位居南通前列。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、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%。沿江景观带全线贯通,沿江生态建设成为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1.9%。城镇新增就业9072人,支持自主创业1818人,引进高校毕业生6048名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.3%。基础养老金、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324元/月、855元/月,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.5%以上。人均期望寿命排名全市前列,中高考成绩再攀新高,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,文体活动丰富多彩,“五社联动”实践获评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。

今年以来,海门聚焦挑大梁“四个着力点”,持续推进“两项工作机制”“十二项专项行动”“四项重点工作”,全力以赴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持续融合上打头阵,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,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,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,以实干实绩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勇挑大梁、多作贡献。

据悉,在此次发布的榜单中,海门同时入围全国潜力百强区第24位,较上年提升1位,入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16位。